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风先至
荆州城。
天气进入夏季之后,降雨逐渐增多。长江大部分地方都陷入大雨之中。
大雨如注,天地之间连成一线。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。让张轩有一种心乱如麻的感觉。
他心乱,并非为这雨声,而是为了自己。
他又一次判断失误了。
他收拾夷陵乱局的时候,就查到了夷陵连一夜都没有支撑住的原因,自然也知道了隐藏在高一功军中的文安之。
张轩自然推断,高一功南下是与南明小朝廷是有事先联系的。
但是万万没有正不想双方接触之后,并没有合流,反而交战了。
由于高一功所部前期进展的太过顺利,顺利到夏军的很多斥候都没有意思到在交战,仅仅可以算是武装冲突而已。只是在常德城发生了大规模对峙,才确定这一点。
但是机会已经失去了。
夷陵城没有堵上,而追击有迟缓。错失良机。
张轩在雨声之中深刻的反省自己。
用兵持重,是张轩的优点。
但是换一个说法,反应迟钝。
很多时候,战机稍纵即逝。根本没有太多犹豫思考的空间。
之前张轩战战兢兢,容不得一场失败,很简单,就是曹营的基业浅薄,任何一场关键战事的失败,都能让大夏土崩瓦解。
而今虽然罗汝才病逝,大夏凝聚力下降。但是从襄阳之战后,大夏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。拥有大半个长江流域的大夏,根基已成。
有失败的本钱了,一场大败之后,还有再来此的可能了。
张轩细细想了一会儿,暗道:“或许,我可以冒一点险。”
“国公。”郑廉说道:“胡先生求见。”
张轩从沉思之中惊醒道:“快请。”
张轩的幕僚班子,已经即便成型,机密要事由郑廉来做。郑廉跟随张轩时间最长,两人的关系,如兄如师,所以张轩对郑廉很是放心。
至于战场上的谋略,多为胡澹。
胡澹的叔父胡以宁虽然是诸生出身,但毕竟是一员将领,胡澹虽然是读书人,但是对兵事上见识不浅,当然行军打仗,或许欠了一些火候,但是参赞军务,却是再合格不过了。
而官场之上很多事情,就是姚启圣了。
姚启圣虽然年纪不大,但是却是浙江人,绍兴师爷天下闻名,姚启圣虽然不是绍兴人,但是为官之道上,耳濡目染。却很是明白。
姚启圣本人,更有一种不拘泥规则的任侠之气。明白官场的条条框框,但从不拘泥。张轩要的目标,他甚至用非常办法达到。
这三个人就是张轩的幕僚核心。
不过,张轩幕僚之中都是年轻人。年轻人在朝气勃勃的同时,在很多地方,难免有些欠缺。张轩一直想找一个精通官场事务,又精通兵事。有实际经验,最好还有一些名望的老成人来帮助他。
但是他想来想去,就找不到这样的人。毕竟张轩的要求这样的人,不管在清朝,夏朝,还是明朝都不好找。
高斗枢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。但是张轩能将人拉过来当幕僚吗?
只能自己培养了。
胡澹走路带风,一进来就说道:“国公情况有些不对。”
“怎么了?”张轩说道:“可是长沙有消息?”
胡澹说道:“大人慧眼,最近长沙多有议论北伐之事。”
“北伐?”张轩说道:“我还没有找他,隆武就想先动手?”
胡澹说道:“我之从故友之处,得到的消息,大抵隆武提前放出的风声。”
这个情况,让张轩一时间陷入沉思。
隆武登基以来,就一直在强调中兴,强调北伐。这一次是不是真的,张轩有些怀疑,但是加上高一功受封的事,放在一起看。真相就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了。
现在这个局面该怎么办?
“不能让高一功安安分分的在湖南继续待下去了。更并不能让隆武继续准备下去了。”
隆武登基半年以来,算是坐稳了位置,积蓄了力量。他所策划的北伐,张轩并不是多看好的。他有信心挫败隆武北伐之态。
毕竟明军在湖口大败之后,剩下的都是残兵败将,根本没有多少精兵强将了,再加上南明小朝廷的家底几乎都白光了,半年一年的修养,或许有作用。但是张轩并不认为会什么关键的改观。
但是张轩却不想让明军占先手。
无他,大夏对长江中游的统治,并不是太稳固了,地方上有很多支持明朝的士绅百姓,有很多与大夏虚与委蛇的士绅百姓,真正铁杆忠心的,几乎没有。
这样的局面是经不起考验了。而且张轩也不想考验。一旦北伐。地方之上一旦动摇,就要见血,一旦见了血,就不好收场了。
任何站队都需要付出代价的。张轩不想给他们站队的机会,所以他准备先下手为强。先行出击打乱明军的节奏。也顺便离间大顺军余部与隆武,张轩才不相信,高一功与隆武之间,真正的君臣相知,合作无间。
只是,唯一的问题,是张轩手头的兵力,守有余而攻不足,如果进攻的,不加水军,整个西京留守下辖兵力,最多抽出三万,加上水军,不过四万出头。必须向南京请兵。
不仅仅是兵力,连粮食以及其他的军用物资都有所欠缺。毕竟襄阳一战,几乎将武昌附近地面给打空了。
否则南征之事,也不会放明年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